几天前,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,表示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,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来看,2019年9月18日24点起,国内的汽油、柴油都将会有所提升。而平均来看,汽油以及柴油的价格每升都会上涨0.1元-0.11元不等。
对此消息相信不少车主朋友都“为之一振”,毕竟虽然计算下来,每一箱油增加的钱都不算太多,但日积月累下来仍然是一笔不小的数目。再者,这次国际因素而导致的油价上涨,已经是2019年国内成品油调价窗口的第十一次上涨。所以,油价再次处在了汽车行业的风头浪尖位置。
因此不论是不稳定的油价,又或是油价对日后用车成本的巨大影响,一款车型的油耗表现始终是大家购车条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。而能够让用户了解到一台新车的油耗表现,除了上网查询车主资料,新车前挡风玻璃上贴着有综合油耗的黄色标签,就是一大重要指标。事实上,该油耗就是工信部油耗了。
不得不说,其中也是有技术不断发展的因素的,所以近年来各个级别车型的工信部油耗都有着明显的下降,数据越来越漂亮。但事实上相信有买过车或是有关注车主口碑的读者都会发现,在大家的日常真实驾驶下来,是很难跑到工信部的油耗水准的,简言之就是更高。而甚至有不少车主表示,其日常行车油耗要比工信部高达40%-60%。
测试方式到底是否公平?
如此来看,工信部油耗就颇有几分不那么“公信”的意思了,那么到底问题出现在哪里?为何实际油耗与工信部油耗差距这么多?对此,我们不妨先从测试方式入手。
说到测油耗,其实不论是在媒体试驾会还是车主自己的日常用车,都是十分常见。而这种测试方式无疑是最贴近驾驶员驾驶习惯以及日常使用的。但反之,实车实地测试其实也是一个不严谨的测试。最显而易见一个,那就是条件并不统一,包括路况、路面信息、驾驶员的操作甚至天气温度等等等等条件,所以实际意义并不大。
对此,虽然工信部油耗会比实际日常驾驶要低不少,但毫无疑问其依然是统一、公平的,因为其采用的驾驶工况循环,即NEDC驾驶工况循环,也就很好地解决了上述的多种不统一、不稳定因素。
工信部的NEDC驾驶工况循环分别是由市区模拟工况与市郊模拟工况两大部分组成。正如字面意思,市区模拟工况其实就是模拟了车辆在市区行驶的特性,具体行程分为了8个步骤,先是怠速11秒,然后在4秒内加速至15KM/H行驶8秒,然后刹停怠速21秒,后加速至32KM/H行驶24秒,然后再刹停怠速21秒,再加速至50KM/H行驶26秒,之后减速至35KM/H行驶8秒,最后刹停。值得一提的是,如此过程将会循环4次,模拟市区走走停停的驾驶情况。
推荐阅读:旗龙网